首页>>法律法规>>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

人力资源市场专项整治:防范求职

时间:2024-12-13 19:56 作者:佚名 【转载】

东莞南城律师了解到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各地开展人力资源市场专项整治,集中查处一批招聘、培训(培训贷)等违法案件。 、虚假招聘、就业歧视、非法劳务派遣等。现通报一批典型案例,供大学毕业生等求职者参考,谨防类似求职“陷阱”。

01

北京八五九公司非法就业中介及职业技能培训案

经查,2023年4月以来,北京八五九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八五九公司)在未取得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职业技能培训许可证的情况下,通过网络发布招聘广告,吸引高校毕业生和其他年轻求职群体也提出申请。面试过程中,公司以“能力不足导致面试失败”为由,诱导求职者参加“新媒体运营/直播运营”等不同职称的职业技能培训,并收取培训费用每人2万元左右,培训后将推荐有前途的高薪职位。如果求职者表示无力承担培训费用,公司就会诱导他们申请小额贷款。但求职者完成培训后,北京八五九公司并没有兑现承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法律法规规定,从事就业中介活动或者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必须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行政许可。北京霸五九公司未经许可从事职业中介和职业技能培训,并以此名义谋取不正当利益东莞南城律师,严重侵犯求职者的就业权益。对此,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责令该公司退还所收取的费用,并给予停止从事职业介绍活动、停办学校的行政处罚。

02

青岛莱牛公司非法就业中介及职业技能培训案

经查,2021年底至2023年5月,青岛莱牛教育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莱牛公司)在未取得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职业技能培训许可证的情况下,通过虚假承诺引进高薪岗位。 。 “大数据ETL”等项目诱导大学毕业生等求职者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收取高额培训费用。如果求职者表示无力支付,青岛莱牛公司会诱导其申请小额贷款。但求职者完成培训后,公司并没有按照承诺推荐所谓的“高薪”职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法律法规规定,从事职业中介、职业技能培训活动,必须取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行政许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青岛莱牛公司擅自开展职业介绍和职业技能培训业务,并以此名义谋取不正当利益,严重侵犯求职者的就业权益。山东省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责令该公司退还所收取的费用南城律师,并给予停止从事职业介绍活动、停办学校等行政处罚。

03

西安迅迪公司非法就业中介及职业技能培训案

经查,2022年9月至2024年5月,西安讯迪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安讯迪公司)在未取得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职业技能培训许可证的情况下,利用“帮扶”解决工作问题,以“提供高薪岗位”为诱饵,吸引大学毕业生等求职者前来面试,随后又索要2万至2万元不等的培训费。以“需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为由支付3万元,并承诺培训后推荐到知名企业就业,但培训结束后,西安迅迪公司并未推荐“高薪”。工作如承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法律法规规定,从事职业中介、职业技能培训活动,必须取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行政许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西安迅迪公司擅自开展职业介绍和职业技能培训业务,并以此名义谋取不正当利益,严重侵犯求职者的就业权益。对此,陕西省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责令该公司退还所收取的费用,并处以停止职业介绍活动、停办学校、罚款76.7万元的行政处罚。

04

苏州兆正公司发布虚假招聘信息案

经查,2024年7月,苏州兆正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州兆正公司,已取得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未经昆山某科技公司委托,冒用其名义发布虚假招聘信息。目的是吸引求职者应聘,增加社会关注度。

根据《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管理规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布的招聘信息必须真实合法,不得采用欺诈等不正当手段。针对苏州兆正公司发布虚假招聘信息、侵犯求职者就业权益的违法行为,江苏省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下发了《劳动保障监察令限期改正通知书》依法责令限期删除虚假招聘信息。目前,公司已整改到位。

05

甘肃红格聚贤公司发布虚假招聘信息案

经查,2024年3月,甘肃红格聚贤人力资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甘肃红格聚贤公司,已取得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在直播平台发布招聘信息,提出“月薪7500元,安排4人空调。”转正后以“住房、五险一金”等条件吸引求职者。但工人入职后发现,工厂的实际月工资、住宿条件与招聘承诺明显不符。

根据《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管理规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布的招聘信息必须真实合法,不得采用欺诈等不正当手段。针对甘肃红格聚贤公司发布不实招聘信息、侵犯求职者就业权益的违法行为,甘肃省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于2017年下发了《劳动保障监察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依法责令限期改正,并对求职者给予补偿。相应的损失。

06

清远市人才市场擅自经营劳务派遣业务案

经查,2020年至2023年11月,清远市人才市场与65家未取得劳务派遣行政许可的用工单位签订《劳务合同》,转移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800余名。其被移送有关单位,共获取违法所得92.3万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经营劳务派遣业务必须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申请行政许可。针对清远市人才市场擅自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违法行为,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责令其停止经营劳务派遣业务,没收违法所得92.3万元,并处罚款138.5万元。行政处罚。 。

07

潜江振源公司擅自经营劳务派遣业务案

经查,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潜江振源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潜江振源公司)在未取得劳务派遣行政许可的情况下,与4家用工单位签订服务协议,派遣工人260人。其自身多名员工前往相关单位,共获取违法所得8.79万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经营劳务派遣业务必须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申请行政许可。针对潜江振源公司未经许可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违法行为,湖北省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作出停止劳务派遣业务的行政处罚,没收违法所得8.79万元,并处罚款17.58万元。依法。

08

天门宏博公司未经许可从事网络招聘

经查,2024年4月上旬,天门社区宏博网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门宏博公司)在未获得人力资源服务的情况下,使用其自营微信公众号“新天门”、“天门社区”执照。 《网络》发布招聘信息。

根据《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和《网络招聘服务管理规定》,商业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从事网络招聘服务,必须依法取得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针对天门宏博公司擅自从事就业中介活动、发布网络招聘信息的行为,湖北省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责令该公司清除发布的网络招聘信息,并处以停止从事就业中介的处罚。活动。行政处罚。

09

上海一奥公司发布歧视性招聘信息案

经查,2023年底,上海伊奥人力资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伊奥公司)发布招聘信息,并特别注明“XX地已满”、“XX及XX地免征”等。对于具有特定户籍的劳动者,“等。施加侵犯工人平等就业权利的限制。

根据《就业服务和就业管理条例》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管理条例》规定,职业介绍所发布的就业信息不得含有就业歧视内容,不得限制就业人员的流动。人力资源在户籍、地域、身份等方面违反国家规定。状况。针对上海伊奥公司发布歧视性招聘信息的违法行为,上海市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责令该公司限期改正,删除相关招聘信息,并处5000元行政处罚。

10

贵州先锋公司克扣劳务派遣员工工资案

经查,2022年至2023年9月,贵州先锋人力资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州先锋公司)在经营劳务派遣业务过程中,以购买商业意外保险为由,扣除劳务派遣员工14000余人。 。工资总额为165.89万元,但扣留的资金并未实际用于购买保险,而是被公司截留挪用为其他用途。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和《劳务派遣暂行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工资应当不得无故扣留或拖欠工人;劳务派遣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和劳务派遣协议,依法向被派遣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及相关福利。针对贵州先锋公司克扣派遣员工工资的违法行为,贵州省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责令该公司限期改正,并支付相应派遣员工工资。此外,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还因该公司拒不配合调查、未提交书面材料的违法行为,依据《劳动和社会保障监察条例》对该公司处以1万元行政处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求的材料。

金九银十

又到了求职的黄金季节

(点击蓝色文字即可了解)

侵犯劳动权益的情况

大家应及时向当地有关部门报告

东莞南城律师?敬请于评论区发表高见,并对本文予以点赞及转发,以助广大读者把握法律与正义的界限。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