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以案说法>>以案说法
以案说法

以案说法

年终奖是否计入解除劳动合同经济

时间:2024-12-13 19:53 作者:佚名 【转载】

东莞南城律师了解到

大家好,这是人类向日葵。

年终奖是用人单位每年给予劳动者的奖励,一般在次年年初支付。双方解除劳动合同时,职工领取的年终奖金是否可以纳入经济补偿金和解除劳动合同补偿金的计算依据?

案件基本事实

王某于2014年2月加入A公司,A公司于2021年1月以违反公司规章制度为由与王某解除劳动合同。王某对解除劳动合同决定不服,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请求按照其辞职前十二个月(含2019年末)的全部收入计算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 2020 年支付的奖金)。据他们测算,A公司应支付的赔偿金额超过40万元。

2021年8月,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定A公司因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向王某支付经济补偿金18万元。 A公司认可仲裁裁决,但王某不服仲裁裁决,向法院提起诉讼。

法院判决

法院经审理认为,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规定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按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两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经济补偿金按照职工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发一个月工资。月工资是指劳动合同终止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职工劳动合同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应当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等货币性收入以及奖金、津贴、补贴。职工应得的年终奖金或者年终双薪,计入工资基数的,应当在每年十二个月内平均分配。虽然王某2019年年终奖金已于2020年发放,但该奖金是王某2019年提供的劳务产生的,不应计入其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的收入。据此,法院判决A公司应向王某支付工资。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21万元。

法官陈述

本案是涉及年终奖金能否纳入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计算依据的典型案件。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年终奖对应的职工提供的具体劳动期限应当进行审核,并按照相应的月数平均分配。分配后,应计入属于离职前十二个月的金额,并计入不属于年终奖的金额。期间的金额应予以消除。

司法实践中东莞南城律师,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关于经济补偿金或解除劳动合同补偿金计算的争议,往往集中在劳动者离职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的计算上。计算平均工资时,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1、按照职工离职前十二个月应得的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补贴等货币性收入。

2.应付工资包括正常工作时间工资、加班工资、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和个人缴纳的所得税。

3、职工应得的年终奖金或年终双薪,计入工资基数后,在每年十二个月内平均分配。

4、职工离职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

5、职工离职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公布的上一年度本地区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的所在地的,数额为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不得超过十二年。

法官的提示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制作并保存劳动者工资支付记录,保障劳动者的知情权。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工资支付周期制作工资支付记录表,并至少保存两年备查。工资支付记录表主要包括用人单位名称、职工姓名、支付时间、支付项目及金额、加班工资金额、应支付金额、扣除项目及金额、实际支付金额等内容。结束奖金后,用人单位应明确支付的性质和相应期限,避免发生纠纷。劳动者有权查询自己的工资支付记录,用人单位应当予以保护;劳动者对工资支付提出异议的,用人单位应当及时解释、处理。

劳动者要增强法律意识,了解工资构成,及时检查、保存工资支付记录。劳动者应当了解本单位的工资支付制度和自身的工资结构;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送工资支付记录时南城律师,劳动者应当及时查看并保存。如有问题,应及时向用人单位维权;如果用人单位没有向劳动者发送工资支付记录,劳动者也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查看自己的工资支付记录。

双方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应了解经济补偿的数额,避免不必要的诉讼。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情形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金(N)=辞职前12个月平均工资(辞职前12个月平均工资)总收入÷12)×补偿年限;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按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补偿金额(2N)=经济补偿×2。

雇主和雇员均应了解上述计算方法。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计算劳动者应当获得的经济补偿数额;劳动者还应当计算其可以获得的经济补偿或者补偿金额。抱有期望,合法、合理、适当地维护自己的权利,避免超出法定标准要求经济赔偿或损害赔偿,以免引发诉讼。

为人力资源提供现成的企业战略地图信息!

点击获取???

东莞南城律师?敬请于评论区发表高见,并对本文予以点赞及转发,以助广大读者把握法律与正义的界限。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