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法律法规>>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

船舶运输对海洋环境污染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时间:2024-09-24 21:57 作者:佚名 【转载】

东莞南城律师了解到

工程伦理10:航运与海洋环境保护

海洋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对象是陆源污染物、海岸工程、海洋工程、废弃物倾倒、船舶及相关作业,其中35%的海洋环境污染来自船舶。

1. 运输概述

视频1-中国绿色造船新闻报道

航运是用船舶在水路上运送旅客或货物的运输方式,可分为沿海航运和远洋航运。通常,国内沿海港口之间的海上运输称为沿海航运,国内港口与国外港口之间或国外港口之间的海上运输称为远洋航运。

运输船舶的发展大致经历了筏式船、木帆船、蒸汽船三个阶段。19世纪末,蒸汽轮机、柴油机相继问世,为船舶提供了新的动力。二战后,柴油机动力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近年来,几乎所有运输船舶都采用柴油机动力。20世纪60年代以来,运输船舶专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出现了一系列新型船型,如集装箱船、液化气船、滚装船、驳船等。集装箱船发展最快,发达国家的件杂货运输基本都已实现集装箱化。

运输船舶按用途可分为客船和货船,以及既载客又载货的客货船。另外,运输船舶还按航行区域可分为远洋船、沿海船、内河船和北美“五大湖”船;按航行方式可分为排水型船(全部重量靠水的浮力支撑的船)、水翼船和气垫船;按有无动力装置可分为机动船和驳船,机动船又可分为蒸汽船、汽轮机船、柴油机船和核动力船;按船体材料可分为钢质船、木质船、水泥船和玻璃纤维船。

2. 航运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人类在利用海洋为自己服务的同时,也在污染海洋。虽然海水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但这种自净能力是有限度的,当海洋中的污染超过海水自身自净能力的限度时,就形成了海洋污染。特别是远洋船舶运输的油类、化学品对海洋环境的污染程度更大。

2.1 防治船舶污染

视频2-海洋保护宣传片

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海洋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对象包括陆源污染物、海岸工程、海洋工程、倾倒废弃物、船舶及相关作业等。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研究委员会2002年发表的调查报告指出,海洋环境污染中35%的污染物来自船舶。随着航运的发展,船舶密度增大,航行环境复杂,船舶及相关作业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的潜在风险不断增大。船舶造成海洋污染的防治在海洋环境保护中显得越来越重要。

2.2 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的内涵及原因

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IOC)对船舶造成的海洋污染定义为: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海洋环境(包括河口)中引入物质或能量,产生有害影响,损害生物资源、危害人类健康、妨碍包括渔业活动在内的各项海洋活动、破坏海水质量和舒适度。

根据污染物种类,船舶对海洋的污染可分为油类污染、有毒液体污染、包装有害物质污染、生活污水污染、垃圾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其他有害物质污染等。其中,油类污染最为严重。油轮的溢油和各种发动机油、机械油、油脂,特别是混有油类的洗舱水、压载水、洗舱水的残渣和油水混合物,都是船舶通常排入海中的污染物。船舶油污染是海洋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对海洋环境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根据事故原因,船舶海洋污染可分为作业污染和意外污染。作业污染是指船舶在营运过程中,航运人员故意或无意的违法排放造成的污染;意外污染主要是指碰撞、搁浅、火灾或爆炸等海上交通事故造成的污染。前者发生的概率远高于后者,但由于意外污染发生地点集中,溢漏量大,往往会造成较大的损失。作业污染往往不被重视,因为其对海洋环境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远小于意外污染,但其对海洋环境的潜在威胁却不容忽视。

船舶运输系统是由人、船舶和环境组成的复杂系统,其中人是经营管理的主体,船舶是行为的个体,环境是影响行为和效果的重要因素。

国际海事组织海上安全委员会(MSC)与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MEPC)经过对各类海上事故的长期分析和研究,于1997年6月23日联合发布了导致船舶海洋污染的主要因素总结:人为错误、人的不当行为、海洋环境、安全作业能力、管理和精神错乱。

2.3 防止船舶污染海洋的措施

发展绿色船舶。绿色船舶是指在正常营运期间对环境无害、不污染海洋和空气的船舶。在发生事故,特别是搁浅或碰撞时,船舶具有防止有害物质泄漏的固有能力。它必须满足所有使用标准,即不仅在船舶的整个营运期间,而且在船舶的建造和最终拆解期间也必须符合标准。发展绿色船舶的目的是控制源自船舶的大气和海洋污染。

规范航运企业内部管理。整合小型企业,规范航运企业内部管理,由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转变,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最大程度避免和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防止船舶造成海洋污染。

船舶海洋污染防治法规体系。我国海洋污染防治法规体系建设缺乏专门的船舶海洋污染防治基础性法律,我国加入的有关国际公约尚未完全国内化,不能完全与世界接轨。

建立防治船舶海洋污染的经济管理体制。船舶运输成本中没有包括相应的污染防治投入成本,船舶污染防治的经济投入存在市场失灵;政府部门没有考虑对船舶污染防治进行政府补贴或运价调整,不仅加剧了日常船舶污染,而且缺乏对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存在政策失灵。防治船舶海洋污染的经济管理体制涉及船舶建造运输、港口建设运营、航道开发等一系列工程的规划、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建造、调试和日常维护的全过程,还涉及全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总体规划及其水运发展、经济核算、运输价格调整等宏观和微观国民经济管理内容。

生物技术在防治船舶海洋污染中的应用。目前,生物技术在防治船舶海洋污染方面的应用还不广泛,但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环境生物学家对船舶海洋污染的密切关注以及与船舶技术人员的密切合作,生物技术将成为防治船舶海洋污染的重要手段。

3. 防止和控制船舶污染与保护海洋环境的国际公约

目前,有关防治船舶污染、保护海洋环境的国际公约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防止船舶排放污染的国际法,包括:1954年《国际防止海洋油污公约》、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污染公约》及其议定书、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2001年《控制船舶有害防污系统国际公约》、《2004??年《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公约》和2009年《国际安全与环境无害化拆船公约》;第二类是防止船舶意外污染的国际法律体系,主要包括《事故防备与响应公约》和船舶污染损害赔偿国际法等。以下列举一些比较重要的国际公约。

四、我国防治船舶海洋污染

视频3-深圳海事维权案例

1974年1月,国家颁布了《防止沿海水域污染暂行规定》,规定了有关船舶排放标准和防污染文书的格式;1982年8月,中国颁布了第一部保护海洋的综合??性基本法律《海洋环境保护法》;1983年4月,颁布了国家标准《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1983年9月,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1983年12月,国家颁布了船舶《防止船舶污染海域规定》;1986年,交通部船舶检验局颁布了《海船结构与设备防污染规范》,规范了船舶防污染设备等; 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进行修改;2003年9月,交通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行政处罚条例??》等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是履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我国《海上交通安全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海洋相关法律规定的防治海洋污染义务和权利的主管机关。经过多年的发展,其执法力量大大加强,人员素质高,通讯设施快捷齐全,拥有大量各类船舶和水上运输设施。多年来,海事局认真执行我国加入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公约,为防治船舶海洋污染作出了许多贡献。

现行海洋环境保护主要政策和措施

五、完善和加强我国防治船舶海洋污染对策

东莞南城律师?敬请于评论区发表高见,并对本文予以点赞及转发,以助广大读者把握法律与正义的界限。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