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诉讼指南>>诉讼指南
诉讼指南

诉讼指南

如何预防校园伤害事故的发生

校园伤害是学校中发生最多、统计最难、最具隐蔽性、对受害者人身安全和心理健康影响最普遍的伤害。它常常以恃强凌弱、殴打谩骂、恶意嘲弄、散布谣言、敲诈勒索、排斥和性侵害的形式出现。校园伤害不仅是行为健康问题,也是可能逐渐演变成刑事犯罪的问题。

  对校园伤害的预防可以着眼于预防校园暴力行为和校园性侵害。

  1.如何预防校园暴力行为

  (1)如何预防学生之间的暴力伤害

  ◎ 对在校学生加强法制教育。我国在1999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使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有法可依。学校要依照法律做好预防违法犯罪教 育,从根源上预防学生之间的暴力行为。学校要教育学生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规范,树立自尊、自律、自强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自觉 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用法律保护自己。

  ◎ 避免使用粗暴的教育方法,耐心细致地加以引导,关注学生心理问题。导致学生之间暴力行为的原因,一是在不良的生活环境中,受来自各方面的不良影响,养成不 良习惯后的自发施暴行为;二是鉴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在他人教唆、引诱、胁迫的条件下发生暴力行为。对学生之间的暴力行为要仔细查找原因,分析他们的心理状 态以及家庭生长环境,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教育,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良行为对自身发展的影响。千万不要采用粗暴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学校和班主任应该关注 个别学生的教育,防止个别学生出现行为问题,尤其是殃及他人的行为问题。

  ◎ 准确判断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说,能够及时了解学生情况,特别是有行为问题学生的情况非常重要。下面是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分类:

  未成年人的一般不良行为:

  △ 旷课、夜不归宿。

  △ 携带管制刀具。

  △ 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 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 偷窃、故意损坏财物。

  △ 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 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 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 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未成年人的严重不良行为:

  △ 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社会治安。

  △ 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 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 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